|
以下是关于青海坎布拉地区从海底石头到爬上高原的亿万年“变形记”过程: 古特提斯洋时期——海底沉积- 约2.5亿年前,坎布拉地区位于古特提斯洋的北缘。当时,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漫长的岁月里,海洋中大量的泥沙、砾石等物质不断沉积,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岩层。这些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逐渐变成了坚硬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灰岩等。隆务河三叠纪深海相沉积地层剖面厚达6000多米,就是这一时期海洋沉积的有力证据,它记录了洋盆闭合的过程。 板块碰撞与俯冲时期——岩浆活动与构造变形洋壳俯冲与岩浆侵入:随着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并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古特提斯洋壳开始向欧亚板块下方俯冲。在俯冲过程中,洋壳受热融化,形成大量的岩浆。这些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侵入,在坎布拉地区形成了隆务峡超基性岩体等侵入岩。强烈挤压与褶皱断裂:板块碰撞产生的巨大压力和挤压力,使得坎布拉地区的地层受到强烈的挤压。原本水平的岩层开始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了各种复杂的地质构造,如背斜、向斜、断层等。这些构造运动使得地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形,为后续的地貌演化奠定了基础。 青藏高原抬升时期——高原隆升与外力作用高原隆升:在燕山期(约1.5亿年前),青藏高原开始整体抬升,坎布拉地区也随之上升。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坎布拉地区逐渐从海底上升到了海平面以上,成为了陆地的一部分,并不断向高原地貌演变。外力侵蚀与塑造:在高原隆升的同时,外力作用也开始对坎布拉地区的岩石进行塑造。风蚀、水蚀、冰川侵蚀等作用不断地冲刷、切割岩石,将岩石表面的碎屑物质带走,使得岩石逐渐暴露出来,并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地貌形态。其中,流水侵蚀作用对坎布拉地区的丹霞地貌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雨水和河流将岩石中的易溶物质溶解带走,使得岩石表面形成了沟壑、峡谷等地形,同时也使得岩石的颜色更加鲜艳。 丹霞地貌形成时期——红层堆积与地貌发育红层堆积:在新生代时期,坎布拉地区的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炎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了大量的红色砂砾岩沉积物。这些红色砂砾岩在低洼地区堆积起来,形成了厚厚的红层。丹霞地貌形成:随着地壳的继续抬升和外力的持续侵蚀,红层中的岩石逐渐被暴露出来,并受到风蚀、水蚀等作用的影响。由于红层中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硬度和抗侵蚀能力,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岩石逐渐形成了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等丹霞地貌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