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工作的通知》旨在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农业文化。
通知的主要背景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紧迫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关的农业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统农耕技术的失传、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传统农业知识体系的边缘化等。
为了避免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消失,需要积极开展挖掘工作,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遗产进行认定和保护。
传承农业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农业技术知识、民俗文化和乡村治理经验等。
这些文化遗产对于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挖掘工作的主要内容
遗产范围与类型
涵盖了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传统农耕技术与农业生物品种的组合,如稻鱼共生系统、梯田农耕系统等。
传统农业相关的民俗文化,像与农业生产节律紧密相关的节日庆典、祭祀仪式等。
传统农业景观,例如特色的乡村田园风貌、水利灌溉工程景观等。
价值评估标准
历史价值
考察其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是否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社会文化特征。例如,某些古老的灌溉系统见证了当地农业发展的漫长历程。
生态价值
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作用,如是否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等。像一些山区的混农林系统,有利于保持水土、提供栖息地。
经济价值
分析在现代经济中的潜在和实际经济贡献,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农业旅游开发价值等。例如,一些传统村落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文化价值
考量其对地域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塑造的意义,如传统农耕习俗中的家族传承观念、对土地的敬畏文化等。
申报要求
申报主体
以县(市、区)为基本申报单位,要求当地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有积极性和相应的规划措施。
申报材料内容
包括遗产地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概况等。
详细的遗产系统描述,涵盖农业生产技术、品种资源、民俗文化、景观特征等方面。
对遗产价值的科学评估报告,以及已经开展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情况等。
挖掘工作的实施步骤
组织申报阶段
各地按照通知要求组织本地的申报工作,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和审核,确保申报项目符合条件。
专家评审阶段
农业农村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专家从不同专业角度对申报项目的价值、真实性、完整性等进行评估。
公示与认定阶段
经过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公示无异议后,正式认定为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通过开展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工作,能够进一步丰富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宝库,推动传统农业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