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泰药业赴港上市:挖掘院外医药流通数字化金矿
数字化营销体系加持下,这家中国院外医药市场第四大服务商正试图在4000亿市场中抢占先机。
2025年9月26日,广东融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医药流通企业选择在院外医药市场加速发展的当下叩击资本市场大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融泰药业是中国院外医药市场第四大营销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院外医药市场第一大面向个人客户的营销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01 行业图景:政策驱动下的市场变革
近年来,随着国家集采与医保谈判政策持续发力,药品销售格局正经历深刻重塑。
严格的医院准入规则与定价压力,推动处方药加速流向院外市场,中国院外医药流通市场发展方兴未艾。
2019年至2024年,中国院外营销及供应链服务市场规模从1597亿元增长至242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300亿元。
这一数字背后是2024年至2030年10.1% 的年复合增长率,显示出院外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
02 商业模式:数字化驱动的院外医药服务商
融泰药业的核心定位是中国领先的院外医药服务商,专注于数字化营销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公司自主开发了数字化精准营销体系,整合数字化业务及数据平台与智能物流基础设施,为制药公司提供全流程全渠道医药销售解决方案。
与传统经销商不同,融泰药业更加注重整合数字化业务及数据平台与智能物流基础设施。
其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及电商店铺向个人客户销售
通过区域性销售伙伴及电商店铺向基层终端销售
直接向大型连锁药店销售医药产品
03 业务体系:全渠道医药销售解决方案
在制药公司的电商销售渠道中,融泰药业扮演着关键角色,为其匹配对接最优电商销售资源。
公司向上游制药公司或其授权经销商采购医药产品后,通过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医药、叮当及泉源堂等B2C及O2O电商平台将产品售予个人客户。
除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外,公司还建立了自有销售渠道——宜康思大药房,直接面向个人客户的零售药房品牌。
在阿里健康及美团医药等主要B2C及O2O电商平台运营的宜康思大药房,成为将药品推向市场的重要渠道。
04 财务表现:收入增长与盈利波动并存
财务数据方面,融泰药业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收入增长但盈利波动的特点。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约为24.27亿元、29.16亿元、28.75亿元及15.40亿元人民币。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78万元、4571.7万元、374.1万元以及1709.2万元人民币。
这一净利润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如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08.86%、-91.54%和359.66%。
盈利质量方面,公司的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融泰药业的毛利率分别为7.6%、6.7%和6.0%,尽管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7.2%,但仍大幅低于港股医药行业54%的毛利率算术平均值。
05 风险挑战:现金流与行业竞争压力
融泰药业面临着明显的经营现金流压力。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分别净流出1.78亿元、1.04亿、0.99亿和1.33亿元。
为稳定经营,融泰药业持续进行银行借贷,截至2025年7月末,公司累计银行贷款4.88亿元,已显著高于1.49亿元的公司同期限制性银行存款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计金额。
在行业竞争方面,虽然融泰药业按2024年收入计算排名第四,但其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2%,与排名第一的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马太效应。
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已从49天增至63天,且对应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4.55亿元增长38.4%至2025年6月末的6.29亿元,超过同期公司营收增幅,反映出一定的收账压力。
06 未来战略:数字化赋能与市场拓展
面对机遇与挑战,融泰药业在招股书中强调,公司已建立可扩展的数字化赋能医药流通系统,整合先进数据分析、智能供应链管理及全渠道营销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化赋能医药流通系统,公司目标是担任医药流通价值链中的关键枢纽,有效打通上游制药公司与各类下游买家,连接整个医药流通生态系统的所有利益相关方。
融泰药业在招股书中指出,“自2017年起,处方外流政策出台,允许患者在符合资格的零售药店取药,逐渐将医药销售从医院为主导转向多元化的院外渠道”。
尽管当前仍存在医保覆盖范围有限、零售药店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等挑战,但在利好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处方外流被普遍认为是不可逆转的长远趋势。
从传统医药流通企业向数字化医药服务平台的转型,融泰药业代表了院外医药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其赴港IPO的进展,无疑将为我们在医药流通行业数字化变革领域的投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
|